一生必訪的人
——記台灣傳奇人物廖天照
http://suyiart.pixnet.net/blog/post/318682561
一年360天,每個人享有的長度都一樣,但創造自我的潛能卻不同。
自從在報紙和媒體上看到台灣著名石雕藝術家廖天照的事蹟之後,就被他感動著,他是那種敢闖敢做有意義冒險的人,也是無師自通從零開始,能用一念之間跳出井底的人。雖然我自覺個性裡崇拜的偶像不多,也不期待與名人交往博取功名,卻動心起念想去拜訪他。因為每一位大師,都是一本精深的書,借鏡大師的寶貴經驗和價值連城的生命歷練,期待能在我的身上植下努力的根苗。
在一個不是假日的上午,我驅車穿過台北盆地駛向山坡,來到位於土城市廖大師的家。迎著滿院的翠綠,第一眼就看到廖大師急匆匆迎上來,握住我的手:“郭小姐好,不遠萬里光臨寒舍,您辛苦了。”
我不知說什麼好,只能微笑著點著頭,順便問候:“您好!”
“請進,我最近得了一罐好茶,請郭小姐品嚐品嚐!”
“請您不要客氣。”我這才有功夫好好打量一下這個偌大的庭院和庭院的主人。廖大師今天著一身休閒裝,一張曲線很好的素顏臉上,隱含著一種深邃,透過平凡的外表而變得醒目起來。庭院里處處都是拙樸的石雕作品,個個慈眉善目,或大或小,或牆上或樹上,禪味十足地凝聚著空間,恍如進入一個遠塵的詩意道場。
這些來自台灣各地的原胚石頭,多半是台灣西部的黑石、梨皮石、黃蠟石等天然石材,經過廖大師“因勢造形”的創意,在抽象與具象之間,以簡約的線條,給粗糙的原石注入了精魂,彷彿都有了絲絲的生命呼吸。
與大師近距離的對話才得知,廖大師是台中鄉下出生,小時候因環境不好,只有國中學歷的他,為了生活所迫學過理髮,當兵之後來到了台北。初到台北的他囊中羞澀,時常一天只吃一頓飯。他深覺自己要在這塊寶地打拼,沒有個三拳兩腳是不行的,個性好強的他從此發奮學習,要向命運挑戰。為考書記官,他曾死背六法全書,硬是把台灣所有法律全集175條憲法倒背如流。當司法特考即將結束,即將拿到書記官資格證書之際,他卻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興趣。從小在學校繪畫書法第一名的他,根據小時候就喜歡石頭和繪畫的才能,他突然發現藝術才是他的最愛,他毅然放棄那個被擠得人仰馬翻的熱門領域,選擇了一般人啃不動的石頭冷門去拼搏自己,因為他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立足點。
廖天照就這樣選擇了一般人望而生畏的懸崖路。他先是在台北租了房子,為了養家,他前店理髮,後院雕石,工具自己尋找,自己琢磨、自己製造。在當時沒有名氣、沒有媒體炒作的他,潛下心來用心學習,他跑圖書館查資料,飽覽中西美術書籍吸收內化,日積月累硬是用石頭和創意給自己搭建了一條起飛的航道。十多年間,在塵不染的他淡去了世俗的貪念,冷凍了年輕人所有的嗜好和玩心,把年輕的飛揚與熱血都沉潛於石頭里。正如某位西哲所說:“找到你該落腳的地方,就站在那裡,不要眷戀其它樂土”。從此,他像一個隱世的僧人一樣布衣疏食,常常忙到三更燈火五更雞,埋頭於石頭世界裡靜思禪意,寄情此身。
就這樣,他默默無聞攜風帶雨地用了十年之功夫,雕塑了第一個100個石壺作品。作為石壺創始人,有人三顧茅廬,願出每個石壺八千元的高價全部收購他的作品,在那個貧窮年代這是很大的一筆款子了,但廖大師卻不賣,原本並不是為了名利的他寧願餓著肚子,也不想把十年的成果當成商品。他有理想,更有發光的夢,他想讓藝術分享於社會。
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奮鬥十多年後的1984年,這位農家出身的廖天照作品終於感召了貴人,介紹他到國立藝術館申請展覽,成全他那份分享社會的發光之夢。在此廖大師給我講了一個很有諷刺意味的小故事:在朋友幫他申請國立藝術館時,因那天他離預約時間很早就到了,為了證實自己,他又帶著惶惶的期待,拿著包包裡的幾個作品,到了隔壁“國立歷史藝術館”,抱著試試看的心情闖了進去,結果被主辦人以不是博士級作品而被拒之門外。因為當時國立歷史藝術館展出的都是張大千、畢卡索一類博士級作品,必須有一定資格才可參展。然而,當廖大師的石雕作品在隔壁“國立藝術館”開幕的第二天,聯合報的記者前來採訪,第三天三家電視公司輪流轉播,15天還沒展完,隔壁國立歷史博物館就打來電話請他過去……
從此,廖天照的作品史無前例地受到各地文化藝術館紛紛邀請,並幫他辦理全台巡展。只可惜剛剛出名的他,連到外地看自己展品的旅費都沒有,只有餓著肚子在家看電視新聞。出名之後的廖天照,生命的理想變得異常單純,在接觸佛法之後,修行深厚的他更是見善行善,用了整整十五年之久的紅塵歲月,以滴水穿石之功在石頭上刻下了十萬餘字的全世界唯一的一部石頭經文,總共80多件石頭作品捐贈給佛光山。 15年的春夏秋冬,15年的意正心誠,他就像一塊磐石一樣,不管在烈陽下,還是露水間,十萬餘字清澈如水的一筆一劃,是何等的毅力與堅持啊,滔滔塵世能有幾個15年呢? !
一路走來的廖天照,除了其他作品,單就石壺作品就精心雕鑿了1200個。其中最小的作品只有1.8公分大小,泡茶只容兩滴眼淚的水量;而最大的石壺作品,卻可以同時提供100多人喝茶。石壺創始人的他還發明了鳥鳴系列石壺,在泡茶出水時,會發出如黃鶯出谷般悅耳的鳥叫聲,早期的作品連蔣經國先生都有收藏。現在廖天照的作品,在台灣已獨享免審資格,又因作品在海內外傑出成就, 1996年特授予“世界華人美術名家”榮譽稱號。他的作品除了在台灣巡展外,更被熱邀到美國、法國、澳洲及東南亞各國巡展。當毅力和資歷慢慢築成一道厚牆時,政府有關部門還特別為他打造一個“台灣工藝之家”的金屬匾牌,掛在門前,以資獎勵。
如今,這位跋涉了近四十年的苦行僧,一路走來,不知隱忍了多少不為人知的辛苦,依然是一番光環一番跋涉地向深度回歸,他的藝術厚德使他贏得了世界。與言詞和雅的大師相處,你會聞到修行人發出的很舒服的磁場,而讓人願意接近他,在與他坦然的交流中,你會得到靈魂的飽足與豐富。
廖大師是一個平凡的人,也是一個靈魂閃亮的人,亮在他的藝德,亮在他的信念。我之所以敬重他為他喝彩,就是對他從逆境中歷練出的信念毅力而喝彩,這些向上的信念,激勵了大家也激勵了我。從他身上我看到了台灣人的台灣精神,他讓我真正懂得了什麼才是“滴水穿石”,什麼才是“生命的投入”。在今天當我懷著很深的敬意叩訪他時,謙卑如石的他,依然像風化的石頭一樣,安之若素的淡定著,就像他所說的:“做人要不張揚,不說大話,順其自然,’石石在在’地做著自己。”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八日
一路走來 suyi 部落
http://suyiart.pixnet.net/blog